WFU

網站頁籤

2022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如何改變一個人」:好書導讀與心得啟發



前言


「如何改變一個人」這本書的書名,是英文翻譯來的,原文是How to Change Anyone’s Mind,其真正意思是:「如何改變一個人的想法」。

你有沒有試過數一下,從起床睜開眼睛到上床睡覺,我們需要改變別人的想法幾次?

從督促小孩上學時別賴床、早餐要吃完別挑食、保持儀容整潔;工作的時候要說服上司採用自己的提案、希望客戶買單自己的產品、同事要認可自己的做法;在家的時候,要請另一半同意自己對家庭的財務規劃、對小孩的教育理念、假日要去哪裡玩……

生活中,除非你的生活圈不與別人接觸,否則我們幾乎要不斷試圖改變別人的想法,說服別人採納自己的觀點。

這本書「如何改變一個人」就是在分析我們試圖改變別人想法、說服別人的時候,會遇到哪些困難,並且該如何避開這些陷阱。

我會先介紹作者,然後摘要出我理解的本書重點精華,最後是我的讀後啟發,希望看完本文後,讀者也能從中獲益。


作者介紹


「如何改變一個人」這本書的作者約拿博格是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教授、著名的行為心理學、社會影響、變革的專家、發表的學術論文被引用超過19000多次,同時也是世界知名的暢銷作家。這本書算是作者對於如何改變他人看法並影響他人,所歸結出來的的策略與研究精華。

他在書中用平實的語句與許多的真實案例來解釋他的觀念,這本書並不是文謅謅的科學文獻,反而像是故事書,很好讀。


不想改變,不是推力不夠,而是阻力太多


作者發現,大部分人試圖改變他人想法,所使用的方式幾乎都是「說之以理」、「強調我的產品有多棒」、「這樣才是對的思維」、「反覆遊說不懈」這些〝猛踩油門〞的方法。

問題是不管你的分析多有道理,多合乎邏輯,別人就是不想改變,因為在人類的心理學層面,天生就是有防止被說服的〝剎車〞系統;如果剎車不放開,猛踩油門有用嗎?


煞車不鬆開,如何前進呢?

這些天生內建在人類大腦裡面的煞車,就會自動成為被說服、被改變的「阻力」,阻止人們受影響以及採取行動。作者認為我們不應該再將「努力說服別人」當成唯一的方式,而是應該避開與減少這些「阻力」,打個比方就是:要想前進,別只顧著踩油門,而是要先鬆開煞車系統

我們心中會有哪些天生內建的阻力,會本能防止被說服、被改變呢?作者提出五點,分別是:
  1. 抗拒心裡
  2. 敝帚自珍效應
  3. 距離
  4. 不確定性
  5. 佐證
下文我將簡單說明此五點,並且寫下我認為最實用的解決方式。


抗拒心理(唱反調心態)


有點像是「你越叫我這樣,我越不要」「我為什麼要聽你的」的內在反射,這是人的本性,因為每個人都喜歡自己作主。生活中我們很常遇到這種情景:例如叫小孩寫功課都叫不動、反覆提案給主管一直被退件。

提供選單我覺得是很棒的解法:問小孩要先寫國語還是數學作業,讓他自己作主選擇,而不是單純命令他去寫;一次給主管多種不同方案,讓他選擇一個喜歡的,而不是只提供一種方案等他挑毛病,然後打槍。

提供選單,讓別人做主,而不是只能說同意或不同意,抗拒心裡會讓別人說不同意的機會遠高於同意。


餐廳菜單選擇太少,顧客有可能因此不想消費

敝帚自珍效應(我現在的東西比較好)


大腦本身不喜歡改變,因為改變有風險,而且很麻煩(很耗損能量),大腦喜歡做反射性不用思考的事情就好;人性喜歡安穩,趨避損失,不喜歡冒險犯難、開疆拓土。例如企業體制即使僵化已久,管理階層也知道改變的好處,還是不容易改革,因為公司裡沒人喜歡、沒人支持。

人的本性也會認定自己目前擁有的事物價值很高,而且擁有越久,就越有依戀效應(例如許多二手物品的訂價高出市場合理價值太多),因此要別人改變、要放棄目前擁有的事物很困難。


敝帚自珍效應是人性常見的偏誤

也有研究證實,改變獲得的好處,必須要遠大於失去的壞處,才會誘發改變的動機,例如玩一個勝率一半的遊戲,贏可以得一百元,輸要賠一百元,理論上是公平的,但大部分人會不願意玩,因為輸一百元的痛苦遠大於得到一百元的快樂;按研究,需要調整成贏可以獲得二百五十元,輸還是賠一百元,玩家才會覺得OK想玩。

揭露不改變的成本」是我認為最實用破解「敝帚自珍效應」的方式。因為人性會更在意損失的痛苦,所以要揭露給對方潛在可能的損失,會比努力說服對方,改變可以得到多少好處更有效果。

實際上的應用是替客戶分析:若不採行此方案,未來將會造成多少損失(或少賺多少),比起若採取方案可能可以額外帶來多少好處(多賺多少)更有說服力。或商品即將要漲價了,若此時不下訂單,後續才買入,將會損失一筆成本。

以我自己生活上的應用是:告知小孩如果功課沒寫完,就不能看卡通跟故事書(不改變的成本),絕對比如果現在趕快去寫功課,等一下就可以看卡通跟故事書還有來得有效許多。

距離(減少差異、拉近彼此)


想改變別人,就要縮短彼此距離,這裡的距離是指觀念上的、想法上的。我歸納出兩種心法:「幫點小忙」與「尋找共同點」。

如果計畫戒菸,直接讓癮君子一開始就完全不抽菸,他們就會認為太困難而直接放棄戒菸,反而要先從少抽點菸開始,例如先從兩包減成一包,才會提升改變的意願;如果最終計畫是每天到操場慢跑五圈,一開始可以先將計畫簡化成每天在操場出現就算達成目標,再逐漸推進計畫(一圈、兩圈……最後達成五圈的目標)。


慢跑的距離需要累積,不可能一蹴而至

上述的作法叫做「幫點小忙」,幫點小忙,就可以縮短彼此距離、減少差異,拉近彼此。我們尋求的改變,要循序漸進,從小處開始累積,再慢慢做更多要求,才可能達成更遠大的目標。

當我們試圖遊說想法較極端者進行改變,非常困難,短時間內不太可能成功。例如你幾乎很難讓某種明確政黨傾向者(例如所謂深藍或深綠)突然改變意向。

因此,一種較為實際的做法是尋找立場比較有共通點的族群進行遊說(例如中間選民),成功的機率大得多,另一種做法是調整自己遊說的光譜屬性,改得較為中性(例如提供略偏中間屬性的政策給淺藍或淺綠的選民,而不是提供藍的政策給深綠的、綠的政策給深藍的)。

上述的做法就是「尋找共同點」,讓彼此位於彼此的同溫層,提升認同感,才有可能改變別人的想法。進行遊說的時候,時常需要利用這種技巧。

不確定性(犯錯的代價)


當被遊說的人心中感到一點點不確定性,他就不容易被說服,因此不會改變,因為他擔心犯錯會付出額外的成本。那如果,犯錯沒有成本呢?犯錯也沒關係呢?

當網購免運費的時候,會提升我們直接在網路上下訂的意願,如果連退貨都免運的話,更是加分,只要感覺有點喜歡,就會有立刻下單的衝動(例如momo購物網採取這種作法,網購事業非常成功),反正不喜歡我再退回去就好。

好事多(COSTCO)採取極為寬鬆的退貨規定,讓消費者樂意花大把鈔票買進他們家的大量商品,反正不滿意再退就好了嘛!這種作法讓好事多的營業額一飛衝天。


好事多的寬鬆退貨規定,降低消費者心中的不確定性

上述做法都是「降低犯錯成本」的實際做法,會吸引別人願意改變。商業上還有類似這種觀念的運用,例如免費試用。或者初階服務免費,但進階服務需付費(例如Dropbox)。

註:一旦買進,即使有寬鬆的退貨規定,消費者也時常不會退貨,因為「敝帚自珍效應」會讓消費者覺得不想改變,持續擁有就好了(懶得退了)。


佐證(給予足夠的證據)


如果很多YOUTUBER同時業配某種妳本來就有興趣的商品,你就會比較容易被說服,因而購買那項商品,因為證據強度夠高(「好幾位」「同時」推薦)。

「好幾個」老師「最近密集」跟你告狀你家小孩很不乖,想必你也會深信不疑,準備要來好好教訓小孩了。

如果提出「夠強的證據」那麼說服別人,並且願意改變的機率,就高很多。


讀後啟發:改變自己比改變別人容易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天啊!改變別人的想法,實在太不容易了,以前的我,未免也太天真了吧!

內建在人類心中,阻止改變的系統太強大了。當我們一廂情願的以為,只要自己一心為對方好,夠善良也夠專業,別人就會相信我們,進而願意做出好的改變,這真的是錯得離譜。

所以我認為,改變自己比較快自己改變了別人才會跟著改!

要做什麼改變呢?讓自己變得能夠理解別人拒絕改變的原因,繞開這些阻止別人改變的阻力,也就是「抗拒心裡」、「敝帚自珍效應」、「距離」、「不確定性」、「佐證」。

當自己作了這樣的改變,就會無意中發現,這世界竟如此願意配合我,似乎又重新以我為中心運轉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