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2018/12/31 自由時報 D11健康醫療版
「醫生,我全身都好癢,怎麼擦藥、吃藥都沒有效,癢到睡不著,整晚都在抓。」55歲的王先生一邊用力的摳抓皮膚一邊在診間抱怨著。我檢查患者的皮膚,許多顆紅色的丘疹遍佈全身,手指縫、肚臍周邊也有許多紅疹,尤其指縫間可以發現有白色線狀的脫屑,像是疥瘡造成的「蟲隧道」。
果然,皮屑的顯微鏡檢查看到蟲體,確診是疥瘡。
「你這個是疥瘡喔!誰傳染給你的啊?家裡有人皮膚會癢嗎?」我試圖釐清感染的來源。
「我媽媽上個月去醫院開刀,前一陣子皮膚也開始癢,後來就換我了」王先生回想一下後說道。
「看來源頭找到了,麻煩帶媽媽一起來看診,有一些隔離消毒的事情等一下會跟你說」 我一邊敲著鍵盤一邊說著。我立刻開立殺蟲藥膏並搭配止癢藥物,並交代居家消毒與隔離的注意事項;隔週王先生回診時,紅疹與搔癢感幾乎都消退了。
「晚上終於可以好好睡覺了」 王先生開心地說著。
疥瘡怎麼來的?
疥瘡是個古老的疾病,存在人類歷史超過2000年,此蟲稱作疥蟎,長寬各約0.3毫米,肉眼看不到;疥蟎從孵化到死亡約30天,一旦離開人體,通常存活不到3天,且因疥蟎的生命週期都是在人體皮膚度過,所以疥瘡幾乎是經由人傳人而得到,另有少數狀況是被蟲體汙染的衣物或寢具等貼身物品傳染。
得到疥瘡的風險因子有居住、生活或工作在人群較密集處例如監獄、安養機構、醫療院所、軍營、宿舍等。
得到疥瘡之後的注意事項
一旦被傳染,常在2-6週後才出現症狀,最明顯的症狀是「劇癢」,尤其是在溫度升高時如蓋上棉被後,因此癢感在夜晚時最明顯;典型疹子分布在皺褶部位如指縫、腋下、肚臍、胯下、會陰部等;通常疥蟎只寄生在脖子以下的部位,但在嬰幼兒、老年人與免疫力較差者即使是頭頸部也會被感染;另有部分患者是無症狀帶原或以明顯的角質增厚表現即所謂「挪威疥」。
治療方面,需全身塗抹外用抗蟲藥,頭頸部視情況也要治療;口服殺蟲藥效果很好,常規是保留在難治型疥瘡。通常啟動殺蟲治療的三天後,患者的癢感會大幅降低,但未來的2-6週仍多少會有癢或殘留的疹子,未必代表殺蟲治療失敗,因此這段時間仍需要偕同止癢抗發炎的治療;衣物、床單、毛巾等貼身用品需以熱水煮過或者用塑膠袋密封十天以上,同住者即使沒有症狀也需治療以降低反覆交叉感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