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最近對於自己脖子上越來越多的息肉感到不自在,他覺得這樣看起來有礙觀瞻,於是來我的門診尋求治療。
「醫生,可以幫我把這些肉芽處理掉嗎?實在不好看。」「沒問題,我幫你安排電燒治療。」「不過,您除了有很多息肉之外,脖子皮膚同時也有黑色棘皮症(見下圖),就是脖子後面黑黑的這一塊。」
我提醒張先生這兩件事情都代表小心可能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的問題,建議他找時間去抽血順便量血壓。
皮膚息肉本來就很常見,但是息肉其實隱藏著一個重要的訊息,就是身體可能有較高的代謝症候群風險,換句話說:有皮膚息肉的人,比沒有皮膚息肉的人,患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高很多,在不同的研究文獻都已經證實這件事,筆者認為群眾應該好好注意。
什麼是皮膚息肉(贅瘤)(肉芽)
皮膚上的息肉很常見,軟軟的,是肉色或棕黑色、有時帶著細細根部的小丘疹或小肉芽。英文叫做skin tag或acrochordon。息肉時常長在脖子、腋下或鼠蹊部的皮膚,不過也可以長在其它部位例如臀部或前胸後背。
腋下密密麻麻的息肉,在意美觀的患者就會尋求治療 |
息肉一般都長得小小的,不超過3~4 mm,有時候也可以長得較為巨大,例如超過1公分。息肉通常沒有症狀,不過偶爾會因為不小心摳傷、或根部扭轉到造成發炎感染而引起疼痛(如下圖)。
要是不及早檢查治療,將比一般人增加6倍得到糖尿病的風險、4倍高血壓風險、3倍高血脂風險、2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變成慢性病病人。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罹患慢性病每年造成全球4,100萬人死亡,相當於全球死亡人數的71%。(本段參考自國健署網站資料)
至少有三篇以上研究,做這樣的實驗:將人群分成兩組,一組人有息肉(兩顆或以上),一組人沒有息肉;然後將這兩組人做血糖、血脂肪、血壓、體重等代謝症候群指標的檢測。
1.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 2011 Dec 21
2. Ann Med Health Sci Res . 2014 Mar;4(2):202-5.
3. Eur J Dermatol 2012; 22(1): 106-10
扭轉引起發炎紅腫的息肉,後續筆者以電燒進行治療 |
皮膚息肉本身是無害的,不需主動處理。但若因美觀考量或感染發炎,可以使用冷凍治療、雷射、電燒、手術切除進行治療。
接著補充一下代謝症候群的小知識與重要性。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為五項符合三項(含)以上
- 腹部肥胖:男性的腰圍≧90cm(35吋)、女性腰圍≧80cm(31吋)
- 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
- 空腹血糖偏高:空腹血糖值≧100mg/dL
- 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150mg/dL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男性<40mg/dL、女性<50mg/dL
代謝症候群有什麼危險性
要是不及早檢查治療,將比一般人增加6倍得到糖尿病的風險、4倍高血壓風險、3倍高血脂風險、2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變成慢性病病人。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罹患慢性病每年造成全球4,100萬人死亡,相當於全球死亡人數的71%。(本段參考自國健署網站資料)
皮膚息肉與代謝症候群的關聯性
至少有三篇以上研究,做這樣的實驗:將人群分成兩組,一組人有息肉(兩顆或以上),一組人沒有息肉;然後將這兩組人做血糖、血脂肪、血壓、體重等代謝症候群指標的檢測。
結果研究通通都是發現,有息肉的那組人,確診糖尿病比例高很多、糖尿病家族史比例較高、血脂肪較高(三酸甘油脂、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較低、收縮壓與舒張壓較高、肝指數較高(推測是因為脂肪肝)、體重較重。
這些研究的結論是:有息肉的那組人,各種代謝症侯群的指標都遠高於沒有息肉的那組人,代表有皮膚息肉,則有代謝症候群風險較高。
因此建議,有皮膚息肉的話,要主動進行血糖、血壓、血脂肪、體重的追蹤與檢查,且務必維持良好的飲食、運動、生活習慣,因為未來發展出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較高。
推測是因為有胰島素阻抗(代謝症候群的核心原因),胰島素受體較少,而IGF-1受體表現增加,因此IGF-1受體被胰島素刺激,造成表皮局部異常增生,於是有皮膚息肉的現象。
因果關係是胰島素阻抗造成代謝症候群以及皮膚息肉增生,不是皮膚息肉增生造成代謝症候群,在邏輯上要分清楚。所以就算息肉治療好(透過電燒、雷射等方式),還是要積極追蹤血壓、血糖、血脂肪。
為何有息肉比較容易有代謝症候群
推測是因為有胰島素阻抗(代謝症候群的核心原因),胰島素受體較少,而IGF-1受體表現增加,因此IGF-1受體被胰島素刺激,造成表皮局部異常增生,於是有皮膚息肉的現象。
因果關係是胰島素阻抗造成代謝症候群以及皮膚息肉增生,不是皮膚息肉增生造成代謝症候群,在邏輯上要分清楚。所以就算息肉治療好(透過電燒、雷射等方式),還是要積極追蹤血壓、血糖、血脂肪。
臨床上不少見即使治療好息肉,數年之後又會再長出新的息肉的案例,筆者推測是患者體內依舊存在胰島素阻抗,持續造成皮膚息肉增生的現象。筆者也觀察到不少短時間內體重快速增加的患者,皮膚突然長出許多息肉,都與上述學理或研究的發現一致。
注意皮膚息肉與腸道息肉不一樣,不要混為一談
最後要補充說明,皮膚的息肉(skin tag)與腸道的息肉(polyp),完全是不同的東西,組織病理學與生長機轉完全不同,而且前者長在皮膚上,後者長在腸道裡。不過有趣的是,代謝症候群的患者,也有較高風險患有腸道息肉。
總結
如果觀察到皮膚長了許多息肉,除了考量美觀因素進行雷射或電燒治療之外,也應該積極檢測血糖、血壓、血脂肪等代謝症候群的指標,未來也要持續密切追蹤,應提醒自己需有良好健康的生活型態,降低以後代謝症候群發生的機會。
參考資料
1.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 2011 Dec 21
2. Ann Med Health Sci Res . 2014 Mar;4(2):202-5.
3. Eur J Dermatol 2012; 22(1): 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