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寒流來襲!為什麼有擦乳液了皮膚還是又乾又癢?冬季癢到底要怎麼保養?

作者:皮膚專科 葛正詳醫師

最近天氣好冷,門診有不少患者是來看「冬季癢」的問題,陳先生也是其中一位。
「醫生!我全身都好癢,每年冬天都這樣。」
「你這個很明顯是冬季癢,皮膚都發炎了,一定要多擦乳液啊!」
「我有擦啊,怎麼還是越抓越癢?擦乳液好像沒什麼效果。」
陳先生的皮膚明顯呈現乾裂狀,是典型的冬季癢,要預防冬季癢最重要就是擦乳液,那為什麼陳先生明明有擦乳液,卻還是又乾又癢?問題出在哪裡呢?


陳先生的皮膚:典型冬季癢引起發炎

什麼是冬季癢(缺脂性皮膚炎)


因為外在或內在的原因造成皮膚乾燥,後續引發癢感、搔抓、皮膚發炎的狀況。皮膚會出現脫屑、細細的粉狀,嚴重的話會有裂隙狀的傷口,甚至有分泌物、結痂、紅腫。


此為典型的冬季癢皮膚表現

這種狀況最常發生在冬天所以又稱冬季癢(winter itch),時常在氣候回暖之後就緩解。冬季癢好發部位第一名在小腿,其它部位包含大腿、腰際、手背、上肢。

外在誘發原因
  • 氣候乾燥、乾冷或室內濕度太低
  • 太常碰水、酒精、過度清潔
  • 洗澡用的肥皂或沐浴乳去汙力(介面活性劑)太強

內在誘發原因
  • 年紀大(角質層屏障會較差)
  • 營養不好
  • 慢性病(肝腎病、惡性腫瘤、甲狀腺疾病、自體免疫疾病、慢性感染症等)
  • 本身有皮膚疾病(異位性皮膚炎、魚鱗癬、乾癬等)
  • 使用某些藥物(化療藥、降血脂藥、標靶藥物、口服A酸等)

糖尿病患者易有冬季癢,此患者左小腿有糖尿病皮膚病變(diabetic dermopathy)(黃褐色斑塊)

為什麼會有冬季癢


主要是角質屏障功能不佳導致,未必只與皮脂腺分泌不夠有關。

角質層細胞間有複合的脂質與醣蛋白,有吸水保水的能力,如果這些複合物不足或比例不對,角質層吸水保水的能力就降低,會容易出現乾、癢、抓、發炎的症狀,而且也比較沒辦法抵禦外界刺激物的穿透,可能近一步惡化皮膚發炎。


為何擦乳液還是癢


輕微冬季癢發作的時候,趕快擦乳液,就可以獲得緩解;不過有些患者即使擦乳液,搔癢的症狀也沒有改善,可能有下列因素:

1. 皮膚已經明顯發炎,只做保濕來不及了,這時需先找醫師該立油性抗發炎止癢藥膏救急,並配合治療,等症狀改善,藥膏就可以退場,這時專心擦乳液就可以。

2. 乳液不夠滋潤、不夠油。有的患者只擦水性或凝膠特性的保濕品,保濕能力不夠。乾癢症狀厲害的時候,可以選用油性基底的保濕劑例如凡士林、嬰兒油等。也可以選用含角質屏障修復功能的保濕品如神經醯胺、燕麥萃取物、維他命B3、甘草萃取物等。


冬季癢也會造成手部皮膚發炎

3. 乳液擦的次數太少,乳液可以隨時擦,次數不限,皮膚乾的時候會容易覺得乳液一下就被皮膚吃掉,這時候應該迅速補充乳液或油膏在皮膚上。筆者也建議一洗完澡,皮膚還水嫩的時候,直接在浴室塗抹乳液,將水分鎖在皮膚角質層。

4. 誤擦含收斂特性不具保濕功效的保養品,例如蘆薈、氧化鋅、薄荷等成份會讓皮膚更清爽,造成乾燥感。筆者也不建議使用含去角質功效的保濕品如果酸、水楊酸、A酸、A醇類,因為去完角質角質屏障更差、皮膚更乾癢。

5.覺得很冷很癢,就用熱水燙皮膚,害皮膚刺激發炎更厲害,應避免這種行為。

本文最一開始的陳先生,就是在皮膚已經有點發炎的狀況下,才開始擦乳液,擦的次數又不夠多(只有睡前才擦),乳液也不夠滋潤(太清爽了),覺得癢的狀況下,又用熱水燙皮膚,一口氣犯了好幾個錯誤。


冬季癢厲害的時候連軀幹的皮膚都可以大面積發炎

冬季癢如何治療


治療很簡單,嚴重的時候使用皮膚科醫師開立的藥物,先止癢、抗發炎,並同步加強保濕,建議保濕品要擦油一點,每天多擦幾次,並避開前述提及的誘發因素。

像前例中,我開立止癢藥物給陳先生使用,並修正他錯誤的保養方式,他的冬季癢很快就改善了。


總結


本文說明了冬季癢的成因、誘發因素與容易犯的錯誤,以及患者最常見的疑惑:「為何明明有擦乳液了,皮膚還是又乾又癢?」,希望能對時常有冬季癢的患者有所助益。

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痠痛藥布越貼越癢,小心是藥布過敏反應


作者:皮膚專科 葛正詳醫師

陳先生長期有肩膀跟膝蓋痠痛的問題,很常使用痠痛藥布來緩解症狀。最近他聽朋友介紹一款中藥貼布,據說成分很天然,對筋骨很有幫助,所以就跑去買來試用看看。

沒想到貼了幾天之後,貼藥布的地方越來越癢,出現一大塊紅疹,不管是冰敷還是自己擦手邊的藥膏也止不住癢,半夜也一直抓,癢到都不用睡了,所以跑來門診找我求救。


膝蓋附近一塊邊界分明的紅疹可以診斷接觸性皮膚炎

「醫生啊,怎麼一開始貼都沒事,到第三天開始越來越癢?」 

「我之前貼過國術館師傅特製的藥酒貼布,那次才貼兩三個小時,就起水泡像灼傷一樣,很痛。」
「那次師傅跟我說是起藥蛆(台語發音khí-io̍h-tshi),是皮膚在排毒,不是壞事,怎麼這次這麼慢才出疹?而且上次是很痛,這次是很癢。」 

各位看官,您覺得陳先生講的,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思考的?


答案:是接觸性皮膚炎,不是排毒


陳先生這次的狀況稱作接觸性皮膚炎(contact dermatitis),而且是過敏型 (allergic)。至於他上一次貼國術館的藥酒貼布造成水泡也是接觸性皮膚炎,屬於刺激型(irritant)。

接觸性皮膚炎簡易分類

接觸性皮膚炎分為過敏型刺激型。先介紹過敏型。


什麼是過敏型接觸性皮膚炎


過敏型是指某成分被人體皮膚免疫系統給辨認(當成有害物質),並記憶下來(此過程稱為第四型過敏反應type IV hypersensitivity)。當再次接觸時,免疫系統會引發過敏反應,每接觸一次反應越快且過敏症狀越嚴重。(這是免疫系統的放大反應)。

偶爾會聽患者說,以前用得好好的,怎麼現在會過敏?


為什麼以前用沒事,最近卻會過敏?


如果是第一次暴露然後被免疫系統辨認且發生過敏反應,至少需要幾天的時間。所以一開始用沒事,幾天後皮膚才開始紅、癢,然後診斷過敏型接觸性皮膚炎。

但有時候暴露了數週、數月甚至數年,免疫系統才啟動辨認、記憶、過敏反應,因此如果外用品以前用好久都沒過敏,後來才開始出現過敏的情況,就要小心是延遲型的過敏型接觸性皮膚炎

就如同前面提到的,一旦開始過敏,就不能再使用,否則過敏反應會一次比一次厲害,千萬別不信邪。

接著說明刺激型接觸性皮膚炎。


什麼是刺激型接觸性皮膚炎?


陳先生上一次的藥酒貼布是貼了兩個小時就灼傷起水泡,而且非常疼痛,不像這次是貼好幾天才開始起反應,而且是很癢。

刺激型接觸性皮膚炎是酸、鹼、其他物理化學因素直接破壞皮膚細胞造成發炎,本質較不屬於過敏,症狀也不太相同。


過敏型與刺激型接觸性皮膚炎有何不同?


過敏型接觸性皮膚炎症狀

刺激型接觸性皮膚炎症狀

刺激型是物質直接刺激跟破壞皮膚,不算是過敏反應,因此痛與刺激感多於癢感。過敏型是免疫系統對特定物質產生反應,跟個人體質有很大關係,症狀以癢為主

刺激型接觸性皮膚炎發生與否與其濃度、強度有關(例如強酸會刺激,弱酸則不刺激),所以這次發生,下次只要小心就不一定會發生,以前例來說之前的藥酒貼布的濃度降低可能就不會發生刺激反應。

例如常聽到有人說自己對透氣膠帶或人工皮「過敏」,其實不是真正的過敏,而是屬於「刺激反應」,也就是說不要貼太久、太悶、不要反覆撕貼,就可以避免刺激反應。

過敏型是免疫系統抓到過敏物質就會反應,還會放大反應,一次反應比一次厲害,與濃度沒有關係。可以說是一接觸到就會發生(如果免疫系統已經記憶起來)。


過敏型與刺激型還能怎麼分(交給皮膚科醫師)


  • 貼膚測試
  • 病理切片:病理變化不同(Spongiosis +/- eosinophils V.S Necrotic keratinocytes )


案例:A酸皮膚炎(屬於刺激型)


例如下圖是患者使用外用A酸造成的刺激型接觸性皮膚炎(簡稱A酸皮膚炎),患者臉部有刺痛灼熱感,不是過敏型反應,下次只要小心使用,例如擦少一點、擦薄一些、搭配乳液舒緩,再度使用外用A酸是安全的(因為是刺激反應不是過敏反應)。


常見的A酸皮膚炎,患者需要調整使用外用A酸的方式

案例:欣黴素(Neomycin)藥膏(屬於過敏型)


下圖患者是本身就對欣黴素(Neomycin)過敏,以前就發生過好幾次;這次外傷,外科醫師不小心開欣黴素給他擦,才一個晚上,接觸到欣黴素藥膏的皮膚馬上紅腫癢,患者表示症狀比之前發生更快更嚴重。這種是屬於過敏型接觸性皮膚炎,免疫系統碰到過敏物質就會發生反應,與接觸物質濃度無關,與個人體質有關。


欣黴素過敏,屬於過敏型界接觸性皮膚炎

接觸性皮膚炎如何治療


  • 過敏型要避免再次接觸
  • 過敏型常無法確認過敏原,需要使用貼膚測試確定
  • 不需要過敏原抽血,沒幫助(IgE與第四型過敏機制不同)
  • 刺激型要加強皮膚保護、改良刺激物的使用方式
  • 嚴重者需使用抗發炎外用藥膏或口服藥物


總結


一般我們說的貼布或藥膏有「過敏反應」,是過度簡化了說法,應該再進一步區分為「刺激型」與「過敏型」接觸性皮膚炎,至於如何區分,可見我在本文的說明。排毒反應的說法並不科學,不要因為錯誤的觀念而延誤診斷與治療。


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

痘疤治療指引:雷射、深層換膚、填充劑、藥物、PRP


作者:皮膚專科 葛正詳醫師

前言


前一篇文章(痘疤治療指引:手術篇)提到的痘疤手術,是在重度難治型痘疤有輔助的角色。

不過,使用雷射治療痘疤,才是目前的主流

為什麼呢?因為雷射(光療)治療痘疤它的好處,在醫學研究的證據等級最高,白話說就是證實雷射有效的研究最多,而且治療的參數設定可以準確定量,因此也較客觀,而且雷射有各式波長可以做選擇,從不嚴重的色素型痘疤、毛孔、到嚴重型痘疤都有相對應適合的雷射。手術本身,則是偏向嚴重型痘疤比較適合。

除了手術、雷射之外,痘疤還有其它治療方式,例如深層換膚、填充劑注射、藥物、PRP。我將以我的經驗在這篇文章中分享與探討。


雷射(光療)的技術:紅黑色痘疤


紅色痘疤是急性痘痘剛消退的時候,皮膚早期遺留下來的發炎的痕跡。

這種紅色痘疤蠻適合使用血色素吸收度高的雷射光療來做處理(如染料雷射、黃雷射、脈衝光搭配特定濾片)。,退紅有效,而且研究證實也可以抑制發炎,治療的效率很好。


以黃雷射治療紅色痘疤,有明顯進步

上圖這位患者是使用黃雷射進行紅色痘疤治療,可以發現他的紅色痘疤有明顯改善。我建議嚴重的紅色痘疤最好不要輕忽,因為嚴重的紅色痘疤後續有可能會演變成凹陷型痘疤。

下圖則是嚴重紅痘疤使用染料雷射治療的案例,可以看到治療前滿臉的紅痘疤與發炎痘痘,治療後不只紅痘疤退掉,痘痘也改善許多。


染料雷射治療紅痘疤(右臉)

染料雷射治療紅痘疤(左臉)

黑色痘疤是屬於比紅色痘疤的再晚期一點的階段,黑色痘疤的發炎比紅色痘疤少,所以比較不紅,但是色素沉澱開始跑出來了,所以會比較黑。


暗沉的黑色痘疤以皮秒雷射治療,效果不錯

治療黑色痘疤就要按照它的學理,選擇黑色素會吸收的雷射波段,治療效果會比較好,上圖這位患者我們是使用1064奈米的皮秒雷射,從比對的照片可以看到治療的效果不錯,治療後黑色素有退了一半以上。

皮秒雷射搭配聚焦透鏡,紅黑痘疤與毛孔都一起改善(左臉)

像(上圖)這一位患者,就是在臉頰跟下顎同時有紅色痘疤加上黑色痘疤,毛孔也顯得粗大。患者那時候來找我的時候,竟然說治療的目標是「皮膚跟醫生你一樣好」。


皮秒雷射搭配聚焦透鏡,紅黑痘疤與毛孔都一起改善(右臉)

我幫他安排皮秒雷射搭配聚焦透鏡,可以看到紅黑色痘疤都退了,皮膚提亮很多,毛孔也好細緻,不管是在左臉,還是右臉,都是。我覺得他治療之後皮膚其實已經比我好了…..

在紅色痘疤跟黑色痘疤的雷射治療技術中,要選用最佳的雷射種類,而且能量參數的設定跟施打方式正確與否,就會決定了治療的效果。雷射的技術雖然看起來門檻不高,但是操作還是很講究精細度與經驗,並不是用了同一種雷射,治療效果就都可以複製貼上。


雷射(光療)的技術:凹陷型痘疤與毛孔


在治療痘疤的雷射技術中,如果是凹陷型的痘疤,對醫師跟患者就比較有挑戰性。治療痘疤的雷射,有分成汽化式與非汽化式雷射。

汽化式雷射有二氧化碳(CO2)雷射、鉺雅鉻雷射、YSGG雷射,非汽化式雷射就有波長在1500奈米左右的鉺玻璃雷射;近年來因為皮秒雷射聚焦透鏡科技的運用,我也把皮秒雷射治療痘疤歸類在非汽化式雷射裡面。

汽化式雷射比較痛、會有傷口、恢復期較長、治療後色素沉澱機率較高。不過汽化式雷射的熱效應較佳,對疤痕的破壞力比較強,理論上可以誘導較多新生膠原蛋白組織。

如果是偏嚴重的凹陷型痘疤,我會比較建議使用汽化式的雷射做治療(例如CO2雷射,不過其它雷射平台當然也OK)。如果是偏輕微的凹陷型痘疤或者患者非常希望恢復期很短,就可以使用非汽化式雷射做凹陷型痘疤的治療。


筆者的病人。以汽化式雷射治療凹痘疤,效果不錯,但是中間要經歷反黑泛紅的階段

我們看這位患者(上圖),臉頰上一些分散的凹洞,這種類型的凹洞,困擾著許多人。我們總共幫他安排兩次的CO2雷射,可以看到她術後一個月的時候都還在經歷著恢復期,治療效果追蹤到一年後的狀況是相當不錯,凹洞幾乎消失,毛孔比較緊縮,膚質看起來也柔嫩很多。


筆者單獨以汽化式雷射做嚴重痘疤的治療,患者也得到大幅改善(左臉)

接著我們看這一位患者(上圖),我們做了兩次的CO2雷射,因為他的嚴重度比較高,治療強度就是勢必要增加,恢復期難免就會拉長,一般我在治療之前都會跟患者先預告要稍微忍耐恢復期,可以看到在術後兩周的時候臉都還很紅,不過時間一拉長,就看得出這些混和型痘疤的密集程度、凹洞的深度、甚至膚質的細膩度都大幅度的進步,左臉頰,以及右臉頰(下圖)都是。

筆者單獨以汽化式雷射做嚴重痘疤的治療,患者也得到大幅改善(右臉)

其實我個人認為,治療凹陷型痘疤的雷射技術,比其他打在皮膚上的雷射(例如除斑、除毛、美白等),它的技術門檻其實更高;因為凹陷型痘疤的嚴重度跟型態很複雜,施作者必需要全然理解皮膚的狀態,從生理、組織學、病理到與雷射的交互作用,而這些其實需要長期專業的訓練跟經驗的累積。

我認為未來一段時間,雷射仍然會是痘疤治療的主流,不過結合多元化的治療效果會更好,所以雷射合併其他治療方式應該是勢在必行的。


雷射光療的技術:凸痘疤與蟹足腫


另外一種惱人的痘疤是凸起型痘疤,嚴重的類型稱為蟹足腫,蟹足腫會長大,比原先痘痘範圍更寬更長,也很紅腫,有時候還會痛與癢。痘痘引起的凸疤或蟹足腫最常見的區域在下顎附近,有時也長在身體,相對來說臉就比較少長蟹足腫。

凸痘疤與蟹足腫也是要合併多種方式,雷射光療是個好方法,有效的方式包含染料雷射、黃雷射、脈衝光搭配特殊濾片。下圖就是痘痘引起凸痘疤與蟹足腫的案例,治療前在下顎與脖子有許多很凸一顆一顆的疤痕,筆者以雷射光療合併藥物治療後明顯改善,患者非常滿意。


筆者以藥物合併雷射光療,讓患者的痘痘與蟹足腫得到明顯進步

治療痘疤的技術:其它非手術非雷射的方式


痘疤治療的兩大主力是手術跟雷射,除了這兩大主力之外還有一些治療的方法。治療痘疤當然方法越多越好,可以個別使用,也可以做合併的治療讓效果更好。在下文中,我將討論深層換膚、填充劑、藥物與PRP的使用。


深層換膚(TCA)治療痘疤


關於使用TCA治療痘疤,我先前有寫一篇文章討論其原理與應用(TCA三氯醋酸治療痘疤的效果與注意事項),結論就是:使用上要很小心,TCA治療痘疤特別講究操作的手法、正確的濃度以及累積的經驗,才能減少併發症與得到最好的效果。


患者的額頭痘疤經筆者以TCA深層換膚治療,有明顯進步

像這個患者(上圖)是在額頭有很多細小的、較深的痘疤,屬於冰鑿型痘疤,考量到她整體膚質不錯,也害怕比較長的恢復期,因此我們幫他施作TCA換膚術, 可以看到術後幾個月這些凹洞變得不太明顯。


筆者以TCA治療患者的額頭凹洞,術後凹洞幾乎消失了

這位(上圖)患者也是在額頭,一個非常明顯非常深的冰鑿型凹洞,患者說她這個凹洞時常會跑出像粉刺的分泌物,永遠擠不完,而且拍照就一直會有一個黑洞在額頭,時常要修圖,我們幫他做了幾次的TCA換膚術,仔細看,凹洞是不是幾乎不見了呢?

要注意,請患者不要自己在家操作TCA,筆者遇過好幾個自己用TCA塗在臉上造成嚴重灼傷與色素沉澱的,一定要請有經驗的皮膚科醫師執行才可以!


填充劑治療痘疤


使用合成的外來性填充劑,可以用來填補凹陷型痘疤,在許多文獻很早就有提及到,包括玻尿酸、聚左旋乳酸(舒顏萃Sculptra)、微晶瓷(瑞得喜、晶亮瓷Radiesse)等,不少研究證實有效。

只是哪種劑型比較適合?哪些痘疤的效果會特別好?安全性高不高?這就特別講究操作醫師的技術、經驗與美感。筆者個人是最偏好聚左旋乳酸(舒顏萃Sculptra)與玻尿酸,因為我施打最熟悉而且研究文獻最多。


筆者使用聚左旋乳酸(舒顏萃Sculptra)填補痘疤患者明顯的臉部凹陷

上圖的患者在臉頰有明顯的痘疤凹陷,痘疤的陰影感覺很深;這樣不但看起來會覺得膚質差,而且也會顯得氣色比較不好,比較沒精神。筆者以膠原蛋白增生劑:聚左旋乳酸(舒顏萃Sculptra)進行治療。聚左旋乳酸的特性是會誘使皮膚生長出新的膠原蛋白,所以打在凹陷的部位,就可以達到改善皮膚凹陷的目的。可以看到治療後凹陷的程度有明顯進步。


筆者以聚左旋乳酸(舒顏萃Sculptra)治療患者臉頰的滾動型痘疤,可看到明顯的改善

上圖患者的滾動型痘疤,治療前在臉頰有明顯的陰影,筆者以聚左旋乳酸治療後(舒顏萃Sculptra)明顯緩解了原先那種不協調、缺少和諧感的狀態,整個臉頰豐潤、好看很多。


藥物治療痘疤


藥物除了可以治療痘痘之外,也可以用來改善輕微的痘疤,我在先前的文章中有介紹過(省錢又省時的小資痘疤治療法:不打雷射、不開刀)


合併口服與外用藥物,患者配合一段時間後,色素痘疤就幾乎都退掉了

可以利用口服或者外用的抗發炎藥物、以及A酸,來降低皮膚的發炎,預防痘疤的形成,甚至預防與改善輕微的痘疤。例如像照片中的患者(上圖),在經過抗痘藥物治療之後,可以看到,臉上的粉刺、發炎的痘痘與紅色痘疤都一併改善。我們有蠻多患者是同步治療痘痘與痘疤,在時間效益上更好,滿意度是更高的。


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治療痘疤


PRP 是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的意思,PRP要從人體抽血之後,再離心製備完成。PRP裡面富含很多種生長因子,對於細胞活化與再生很有幫忙,這十多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文獻證實用來治療痘疤特別有好處。

有的醫師會單以PRP來治療痘疤,不過依照新的研究加上我的經驗顯示,PRP用在合併治療會更有好處,比方說雷射合併PRP之類的方法。


以雷射合併PRP治療痘疤,恢復期縮短,效果更好(左臉)

例如上圖的患者,治療前在臉頰有密集的痘疤,治療兩次CO2雷射合併PRP注射之後,就可以看到臉頰上原先的密集痘疤被撫平了,不管是在左臉頰,還是右臉頰的部分。從研究實證到臨床經驗都確認了PRP在痘疤的療效,我認為PRP在痘疤治療的角色未來會越來越重要。

 
以雷射合併PRP治療痘疤,恢復期縮短,效果更好(右臉)

結語


本文筆者介紹了「痘疤治療的技術」中的「雷射的技術」、「非手術非雷射的技術」,內容很豐富,一起看完這篇與上一篇文章(痘疤治療指引:手術篇)的話,可以對痘疤治療有非常全面性的認知。

對於有痘疤治療需求的患者,我建議做完初步的功課之後,可以來醫療院所給專門治療痘疤的醫師做現場的評估與判斷,這樣子自己要接受什麼治療,心理面就會更有個底了。

2022年12月9日 星期五

來自香港,嚴重痘疤患者的感謝—真皮移植合併CO2雷射的成功案例


作者:葛正詳 醫師

今天門診收到來自香港患者的伴手禮,
她改善好多,我真的替她感到開心。


患者親自從香港帶來的伴手禮

她是一個嚴重痘疤的患者,
在香港接受很多治療,結果都讓她很失望。

疫情前曾經跑來臺北給名醫治療,再次失望而歸,
痘痘跟痘疤更失控,臉上凹洞變更多、更深。

疫情後跑來高雄給另外一位前輩醫師做手術治療,
有部分改善但還是希望更進步,於是來我這裡尋找希望。

我給她安排多元化的治療,手術+雷射。
結果不用我說,患者還自己做了對比圖給我。




她回到香港,親友都跟她說怎麼皮膚變那麼好,
她開心死了,回臺灣又特地拿伴手禮給我。

這是患者自己做的比對圖:額頭特寫,上面還有患者自己標註的日期

患者自己做的治療前後全臉比對圖

我也開心死了。我會繼續精煉自己的知識與技術,幫助更多需要的人。我的目標是成為世界第一的痘疤治療醫師。




更多香港患者的真實回饋





2022年12月4日 星期日

別鐵齒!哪五種人最需要施打帶狀皰疹疫苗?

作者:皮膚專科 葛正詳醫師

哪些人最需要施打帶狀皰疹疫苗?


在上一篇文章提到既然新型疫苗欣剋疹(Shingrix)那麼厲害,保護力超過九成,帶狀皰疹後遺症又那麼嚴重,如果有某些族群較易得到帶狀皰疹風的話,當然是建議他們要趕快打疫苗。

那麼會建議哪些人優先施打帶狀皰疹疫苗呢?有五種人最需要施打帶狀皰疹疫苗,因為他們都是屬於高風險族群。分別是:

  • 50歲以上
  • 生活作息不正常且壓力大者
  • 得過帶狀皰疹者
  • 有免疫力不全與慢性病者
  • 確診COVID-19者

接著我們就依序來仔細說明為何這五大族群為高風險以及為何需要施打帶狀皰疹疫苗。


50歲以上


全世界流行病學資料都顯示50歲以上族群,罹患帶狀皰疹機率開始快速上升。下圖為台灣本土資料。而且50歲之後,帶狀皰疹造成的神經痛、住院機率、醫療開支都快速上升,年紀越大上升越多。因此建議50歲以上應積極施打疫苗。


臺灣本土資料:不同年齡層的帶狀皰疹發生率

各國不同年齡發生帶狀皰疹資料:50歲後發生機率快速增加

年紀越大,因帶狀皰疹住院機率越高

生活作息不正常且壓力大者


較大的精神壓力會使得免疫力降低,進一步誘發帶狀皰疹的發生。以我門診的經驗來說,很多得帶狀皰疹的患者都會說最近睡不太好、壓力大(工作或課業)、心情不佳、煩躁等狀況。

有一篇很新的論文透過健保資料庫證實,越大的精神壓力,得到帶狀皰疹的風險越高(真的是什麼研究都有人做啊!竟然還能刊登在皮膚科頂尖期刊)。


精神壓力越大,得帶狀皰疹風險越高

得過帶狀皰疹者


過去筆者以為得過帶狀皰疹的人,比起沒得過的人,再復發的機率比較低;因為我的邏輯是:得到帶狀皰疹後,體內免疫系統理論上對這病毒比較熟悉,抗體濃度會較高、免疫細胞記憶較佳,所以我以前都跟患者說得過帶狀皰疹之後,不太需要再打疫苗了。

結果我被狠狠打臉了!!

有新的研究發現,得過帶狀皰疹的人,日後再復發帶狀皰疹的機率比起一般族群(沒得過的)還高!也就是再得第二次以上的風險還是比較高!仔細推敲,應該是會得帶狀皰疹的人本身免疫系統比一般人脆弱(可能有一些風險因子存在),復發機率還是比較高。

因此,得過帶狀皰疹之後,建議還是要施打疫苗。至於得到帶狀皰疹後多久可以施打疫苗,目前還沒有明確指引,筆者建議急性期先不施打,等傷口癒合,身體狀況康復的差不多,就可以準備打疫苗了(可以抓得病後一個月)。


免疫力不全與有慢性病者


自身有免疫不全狀況者,得到帶狀皰疹機率較高,因此應該積極施打帶狀皰疹疫苗。新型疫苗新剋疹(Shingrix)因為是重組蛋白疫苗,可以放心施打在免疫力最差的病患身上(如骨髓移植、化療者),減毒型疫苗伏帶疹(Zostavax)就不適合喔。


免疫不全者,罹患帶狀皰疹風險明顯上升好幾倍

而且研究也發現,常見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氣喘、肺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也會增加罹患帶狀皰疹的風險,雖然沒有免疫不全的風險那麼高(好幾倍),但風險也會增加20%~40%,因此也建議施打帶狀皰疹疫苗。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的帶狀皰疹疫苗接種建議認為下列族群為較高風險者:建議優先施打重組蛋白疫苗欣剋疹(Shingrix)。

如下列:有惡性腫瘤、血液性疾病、呼吸道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代謝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憂鬱症、高心理壓力者、創傷及手術者、免疫疾病(慢紅斑性狼瘡、發炎性腸道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乾癬、乾癬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HIV感染者。


確診COVID-19者


在COVID-19全世界大流行之後,皮膚科醫師們發現帶狀皰疹的發生率變高,多篇的研究接連證實確診COVID-19後會增加帶狀皰疹風險。

學理是COVID-19會降低T細胞的功能,增加帶狀皰疹風險,而且COVID-19嚴重度越高,風險就越高。在COVID-19已經流感化的狀態下,會越來越多人不只確診一次,因此很建議施打帶狀皰疹疫苗,筆者較建議施打欣剋疹(Shingrix),因為保護力較好。


確診COVID-19會降低免疫力

不只一篇研究證實確診COVID-19會後續帶狀皰疹會跟著來

總結


筆者在本文中,摘要出五大需要施打帶狀皰疹疫苗的族群。分別是50歲以上、生活作息不正常且壓力大者、得過帶狀皰疹者、有免疫力不全與慢性病者、確診COVID-19者。

新世代疫苗欣剋疹(Shingrix)的保護力真的很好,即使打完還是不幸得病,神經痛的比例與嚴重度也會大幅降低,真心推薦這五大族群的朋友們早日施打疫苗。

帶狀皰疹(皮蛇)是什麼?得了會怎樣?可以預防嗎?疫苗有效嗎?副作用多嗎?價格呢?


作者:皮膚專科 葛正詳醫師

真實案例


五十多歲的蔡小姐因為耳朵附近極為疼痛,還伴隨暈眩,以及許多的水泡,所以來就診。從外觀來看是明顯的帶狀皰疹(俗稱皮蛇),症狀也符合。
「醫生,我三年前才剛得過帶狀皰疹,怎麼現在又得?而且這次更痛!」
「您這次是長在耳朵附近,嚴重度更高,要好好地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喔!」
「而且我建議您之後要施打帶狀皰疹疫苗,因為您的免疫系統比較無法抵抗帶狀皰疹,需要施打疫苗提升免疫力。」

帶狀皰疹在傷口處留下疤痕以及嚴重的神經疼痛

蔡小姐經過藥物治療後,雖然傷口逐漸癒合,但是她的疼痛持續了好幾個禮拜,甚至有時候會痛到晚上難以入眠,生活品質變得非常糟糕。


蔡小姐的先生看到太太痛成這樣,就趕緊安排時間打帶狀皰疹疫苗,因為他可以深刻體會到蔡小姐有多不舒服。


什麼是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俗稱「皮蛇」,是體內的病毒(VZV)活化後,從神經跑出來感染與破壞皮膚的一種疾病。臨床上患者會在一區感到疼痛的症狀(也有可能刺痛、抽痛、麻、癢、熱、異常敏感),而且會有一顆一顆的疹子,常會以水泡表現。例如下圖就是典型的帶狀皰疹照片。


左圖為胸口正面,右圖為側面,典型帶狀皰疹環繞半圈,像一隻蛇的形狀

得到帶狀皰疹會怎樣?


得到帶狀皰疹最害怕有三個問題,第一是疼痛的問題,有的患者疼痛度很高,痛到不能吃不能睡,筆者曾經遇過病人痛到在診間放聲大哭的,也有病人痛到好幾天沒辦法睡,嚷嚷著想要自殺的。不過疼痛度每個人差異很大,也有人帶狀皰疹不怎麼痛、症狀輕微的。


帶狀皰疹時常引起嚴重疼痛

第二是疤痕,帶狀皰疹的傷口,有的患者後續形成蟹足腫或嚴重凹疤,輕微的則會色素沉澱。

第三是器官功能的影響,例如長在耳朵影響聽力或平衡功能、長在眼睛造成角膜受損、長在生殖器造成小便不順等。

而且就國家社會層面來說,每年因為得到帶狀皰疹而花費的醫療費用與社會成本,也是天文數字。


為什麼會得到帶狀皰疹?


得到帶狀皰疹的人,以前必定曾經被水痘病毒感染過(水痘跟帶狀皰疹是同一種病毒引起,都是VZV,第一次感染叫做水痘,復發再活化叫做帶狀泡疹)。


水痘跟帶狀皰疹是同一種病毒感染引起,但臨床表現不同

水痘痊癒後,病毒躲在身體的神經結裡面,進如休眠狀態。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或某種因素喚醒休眠中的病毒,病毒就會從神經結跑出來,引發帶狀皰疹(如壓力大、累、睡眠不足、使用免疫抑制藥物、有慢性病、住院開刀、確診COVID-19等狀況)。

我們血液中會有對抗帶狀皰疹病毒的抗體,也有特定對抗病毒的T細胞會對抗帶狀皰疹病毒(以下簡稱VZV)。不過隨時間過去,血中抗體濃度可能會下降,且T細胞的記憶性與活性也可能衰退,無法引發足夠的免疫力對抗VZV,因此會得到帶狀皰疹。

提升抗體濃度與特定T細胞活性的方式就是打帶狀皰疹疫苗,可以降低VZV活化的機會,因此較不會得帶狀皰疹。


如何預防帶狀皰疹:打疫苗


目前有兩種帶狀皰疹疫苗。第一種是上市較久的Zostavax(伏帶疹),此為活性減毒疫苗,內含有弱化(理論上不具致病性)的帶狀皰疹病毒,透過注射至人體內,讓免疫系統模擬了被感染的狀態,加強免疫系統對帶狀皰疹病毒的熟悉度,降低得病的機會。


Zostavax(伏帶疹)

Zostavax(伏帶疹)可以提供多少保護力呢?按研究:保護力約五成左右。(如下圖)減毒性疫苗有一個缺點,就是免疫力極度低下的患者不宜施打(骨髓移植、器官移植、免疫抑制藥物使用中等狀況)。


減毒性疫苗伏帶疹(Zostavax)提供約一半的保護力

第二種疫苗是新世代的Shingrix(欣剋疹),屬於重組蛋白疫苗,其不具病毒的感染性。Shingrix(欣剋疹)內含帶狀皰疹病毒的關鍵蛋白,以及特製的佐劑,可以非常強力的誘發人體的免疫系統記住帶狀皰疹病毒,大幅度提升對帶狀皰疹的保護力。

新型帶狀皰疹疫苗:欣剋疹(Shingrix)

按研究,Shingrix(欣剋疹)提供超過九成的保護力遠勝活性減毒疫苗的Zostavax(伏帶疹)的五成保護力。不過注意欣剋疹要注射兩劑(加強針的概念),常見打法是第一劑跟第二劑中間隔兩個月。欣剋疹因為是重組蛋白,不具病毒感染力,免疫力極度低下的患者還是可以施打。


欣剋疹(Shingrix)提供超過90%對帶狀皰疹保護力

從研究資料顯示,新型疫苗欣剋診(Shingrix)保護力遠勝舊型疫苗伏帶疹(Zostavax),因此台灣皮膚科醫學會、臺灣CDC(疾管局)、美國CDC在防治帶狀皰疹方面,都是優先建議使用欣剋診(Shingrix)。


欣剋疹(Shingrix)保護力持續多久?副作用呢?


欣剋疹(Shingrix)上市還沒有很久,目前有一篇追蹤超過七年的研究,發現保護力還是超過九成,仍然遠勝減毒性疫苗。副作用主要分成局部注射反應與全身性反應。

局部注射反應為注射處疼痛、紅腫(發生率二到七成),大部分兩三天就退掉了,這是幾乎所有疫苗的共同副作用。

全身性反應為疲勞、頭痛、發燒、肌肉痠痛(發生率二到五成)等,一般約在兩天左右好轉,這也是常見的疫苗反應。

這麼強大的疫苗,活化了人體這麼強的免疫反應,會不會造成人體奇怪的免疫疾病呢?(紅斑狼瘡、神經炎等)與對照組相比(打安慰劑的組別),沒有差別。所以安全性從資料來看,非常的高。


帶狀皰疹疫苗費用


目前欣剋疹(Shingrix),原廠報價一萬七千多台幣(需打兩劑)。減毒性疫苗伏帶疹(Zostavax)原廠報價四千多台幣(只需打一劑)。雖然價差有點大,但是保護力也差很多,筆者建議直接打欣剋疹(Shingrix)就好。


哪五種人特別需要施打帶狀皰疹疫苗?


下一篇文章會詳談這個重要主題。


總結


筆者在本文中簡單介紹帶狀皰疹(皮蛇)的成因、臨床表現、併發症。

大部分得過帶狀皰疹的患者,若讓他們重新選擇一次,都選擇在得病前先打疫苗,因為帶狀皰疹真的蠻不舒服的。目前首選毫無疑問就是新世代的疫苗:欣剋疹(shingrix),防護力極佳,安全性也沒有問題。